张大妈不知为什么近几天一走路就觉得气短。一天夜里她在睡眠中突然憋醒,开始气喘,不能平卧,含了速效救心丸也不管用,家人赶紧叫“120”急救车送她到医院。医生说张大妈心力衰竭了。经医生及时治疗,张大妈总算呼吸通畅,也不喘了。
医生问张大妈平时有什么病,张大妈说没什么病,就是血压高点儿,十来年了,没啥感觉,也就没吃药。医生给张大妈做了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高血压已经引起了心肌肥厚,也就是患上了高血压性心脏病。医生说要是早治疗高血压,就可以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了。张大妈问医生高血压怎么会引起心力衰竭,有什么危险,什么降压药最好,血压降到多少就不得心力衰竭,医生给张大妈做了一一解答:
心脏收缩将血液泵到主动脉并分布到全身脏器,需要克服遇到的血管阻力(即血压)。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收缩时把血液泵到主动脉,要比血压正常者受到的阻力大,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因此,在长期高血压的情况下,左心室心肌就会逐渐肥大。日积月累,肥大的心肌不仅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且可引起心肌纤维化,使得左心室壁僵硬度增加,严重影响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与此同时,高血压本身也可加重血管硬化、狭窄,加上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更可加重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血缺氧更为明显,导致早期发生左室肥厚、舒张性心力衰竭,进而心脏扩大,出现收缩性心力衰竭,这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有人提出,高血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是心力衰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积极治疗高血压,对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由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的关键。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损害心脏的主要早期表现。高血压病人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利于心衰的早期诊治。体重超重、摄盐过多、饮酒过量、缺乏运动以及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可使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大大增加。因此,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轻体重,将每日的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克以下,增加有氧运动,调节心理平衡和缓解环境压力等,可大大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可使98%以上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得到良好和长期的控制。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换言之寻找适合自己的“好药”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优选既能控制血压,又能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受体阻滞剂,而应避免使用具有心脏抑制作用的大多数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受体阻滞剂也适合于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
血压降到多少才能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呢?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30/8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应更为严格,应在130/80mmHg以下;合并高血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或左心室射血分数异常但无心力衰竭症状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应降得更低些,以减轻心脏收缩所受到的阻力负荷,但收缩压(高压)不应低于115~120mmHg,舒张压(低压)不应低于70~75mmHg。适当的舒张压决定有效的心肌供血,如果血压过低,特别是舒张压过低,就会影响心肌血液灌注,导致心肌缺血。
小 结
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除了降低血压外,更重要的是靶器官的保护,最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个体化治疗。由于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案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患者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在《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制订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案。
二、小剂量开始用药,缓慢平稳降压。老年人和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推荐使用一天服用一次的长效制剂。
三、定期监测血压水平,重视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病情复杂患者可考虑小剂量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