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在腰椎水平,脊神经根的腹侧和背侧神经根在椎管内下行在相应的椎体椎间孔处形成脊神经。椎间孔的孔朝向外侧。它的顶盖和底侧是由相邻的椎体突起形成的。它的后壁大部分由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组成,小部分是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两个关节突之间的关节突关节囊组成。前壁由椎体和椎间盘组成。脊神经在根袖处位于椎间孔的前上部分,紧邻椎体的下部。从大动脉和髂管发出的椎体动脉与神经伴行至脊髓的发出部。腰部椎动脉的位置变异很大,但是它们在L5/S1间隙水平两侧一定存在。最大的椎体节段动脉称为Adamkiewicz动脉,它从T9和L1水平的左侧进入椎管(80%的个体)。然而,Adamkiewicz动脉也可以由T7至L4的任何节段进入椎管。 动脉在椎间孔的上部沿着椎间孔的腹侧面入孔。选择性神经根或经皮椎间孔注射的针尖最终位置应邻近神经根和椎体节段动脉。
患者选择
选择性神经根或经皮椎间孔注射类固醇激素常用于神经根的炎症导致的根性疼痛症状。神经根的炎症可能来源于急性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急性激惹或其他原因对神经根的侵犯,如单纯的椎间孔骨性边缘炎性骨刺形成导致的椎间孔狭窄。局麻药进行选择性的神经根阻滞也可以诊断性判断引起症状的责任病灶,尤其适用于多个椎体水平均存在病理变化。这个诊断性治疗对计划外科介入手术很有帮助。
体位
患者仰卧位,面部朝上。C-臂旋转20-30度侧斜位,针尖方向朝向椎间孔上外侧面。倾斜角度略小会导致最终针尖位置在椎间孔的偏外侧,一些操作者很推崇这种办法,因为它限制药物作用在单一神经根部。然而,即便注射很小的量,仍旧可见药物沿着神经根路径进入硬膜外侧间隙。
阻滞技术
3.5-英寸的硬膜外针的长度可以满足多数患者的阻滞要求,对于肥胖患者需要5-英寸的针。为了避开神经根,进针需朝向椎间孔的上面,椎弓根的下方和椎弓峡部的下外侧。进针可以应用同轴技术,针尖需首先位于椎弓峡部的下外侧缘。用于作为安全有效的深度标记。一旦骨质边缘触及后,针再慢慢向椎间孔的前上方推进。在进针过程中患者述说任何的感觉异常,针都应当轻轻的退出,用造影剂确认针的位置。当针达到最终位置后,后前位下在实时或即时放射显影下给予造影剂1-2毫升以保证针尖邻近神经根没有进入血管或在鞘内扩散。注射液含有局麻药和/或激素。最终做一个侧位像评估注射药物的扩散情况。
并发症
在腰椎选择性神经根和经椎间孔注射时,为了避免并发症,需要很好的掌握邻近血管和神经结构的解剖。直接将颗粒型激素药注入供应脊髓的动脉中会导致严重的脊髓梗死。针的方向朝向椎间孔的后面可以减少药物进入脊髓供应血管的危险。在进行T9-L1水平椎间孔注射时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群,Adamkiewicz血管,最大的脊髓供应动脉位于这些椎管水平。在实时动态或即时放射显影下注射造影剂可以显示最终的针尖位置,并能检测出进入血管的注射,这也是唯一检测注射进入动脉的办法。当针尖进针过于靠近中线以及当针尖向神经根位置过于偏外侧刺中神经根袖时,可能有注射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危险。对神经根或脊髓造成的直接损伤也可能发生。